TRADITION AND HISTORY
OVER 1000YEARS
在漫长历史中孕育而生的传统和高超的技术是桐生织物的基石。
成为绢织物产地的开端

桐生市位于关东平原的北部、群马县东端与栃木县交界的地方,四面环山,西面是名峰赤城山,被源自足尾山麓的渡良濑川和它的支流桐生川环绕,是一座山明水秀的盆地城市。当地留有绳文、弥生时代原住民族的居住痕迹,其历史可追溯自古代。

风光明媚的桐生市景象

有关织物最早的记载,大约是在1300年前编纂的《续日本纪》里,另外还有自古流传下来的“白泷公主传说”。据传,大约在1200年前的桓武天皇时代,婚后开始在这片土地居住的名为“白泷”的美丽公主教给村民们养蚕、制丝、机织技术,桐生织物的历史也由此开始。据说当时的纺织物会被呈献给朝廷。此外也有传闻说,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中,德川家康的旗布也使用了桐生绢。

到了江户时代后期,桐生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开始分工,工厂制度得到确立。不仅能从赤城山麓捕捉到大量优质蚕,热闹的绢织物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。这些变化都让桐生开始向纺织物的产业都市进化。

节选自桐生织物史·上卷《白泷姬御真影》
文化元年 小寺应斋书 并词书
桐生纱绫市场图
大正时代的桐生织物工厂模样

昭和初期,装有提花装置的力织机有9820台,装有多臂提花装置的准纹织机有1128台,桐生织物逐渐变为有复杂纹样的纺织品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因国家统治的强化,桐生织物工厂被用于军需,在战争末期,纺织业一度濒临毁灭状态。后来,因织机复原计划,桐生的3000多台织机得到复原,快速恢复了生产。以人造丝围巾为主的外销商品对战后复兴贡献很大,桐生市的织物产地身份得到了复兴。

战后因生产适合外销的布料成功复兴。

成为在现代生活
中备受关注的纺织品。

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纤维产业逐渐开始以时尚产业的形态吸引着大家的目光。1977年,桐生织物以“御召织”“纬锦织”“经锦织”“风通织”“浮经织”“经絣纹织”“綟织”这7种纺织技术,被经济产业厅指定为传统工艺品。另一方面,外销纺织物、女性服装布料、室内装修材料等,在除日本传统服饰以外的领域,桐生织物也有了极大的发展,并开始在日本国内外举办各类展会。使用以提花机、多臂机为主的机器,活用从蚕丝等天然纤维到化学纤维等各种各样的素材,巧用原纱染色(先染物)、织后染色(后染物)、印花、编织等技术,生产多种多样的面料,这样的桐生瞬间成为了国内外最新时尚原材料的引领者。走过历史,如今的桐生作为能够回应各种要求的产地,持续创造着高品质、高规格的美丽织物。